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今日水稻价格最新价格表?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今日水稻价格最新价格表?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5718水稻收购价?
最低收购价格在1.21元每斤。
民以食为天,对于每个人而言,粮食是我们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特别是作为农民,每年粮食价格的波动对他们的影响比较深远。经过了几年的发展,中国粮食产量逐年增长。使粮食价格却一直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而且粮食价格也没有经过特别大的波动。最低收购价,考虑到粮食生产成本,市场供应等多方面因素。
为了提高农民种地收入,水稻收购价格提高到2.5元/斤,零售价4元/斤,你能接受吗?
科学兴农为您解答。
水稻价位提高到2.5元每斤,零售价提到4元每斤,你能接受吗?科学兴农想说的是,对于我本人而言没什么影响了,毕竟本人生活在北方以面食为主,所以稻谷价位提高对本人个人也并不那么在意,而且对于农民而言又增加了不少利益,实现了他们增收的目的。对于本人而言即便是吃米饭为主也不那么在意水稻价位提到到多少,倒是社会公众是不是能够接受水稻这么高的价位?
在之前科学兴农曾经看到有网友提到过类似的一个设想,就是大幅度提高本国粮价,为农民增收谋出路,但是大家也要明白一点我国的粮价本身而言就比国际粮价高,倘若真的如上面提到的那般水稻价位飙升到2.5元每斤的话,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通过大批量采购国外低价粮食来到国内销售从中谋取差价呢?毕竟国外粮价比国内是低了许多的。当前我国已经加入了WTO,远非闭关锁国的时代,做点进出口粮食贸易也不是什么不可行的事,只要国内粮价能够涨到上面那么高,相信倒腾点粮食进出口绝对比拿工资快的多。
不过在此我们则要反思另外一个问题,如果当真国外低价粮食大批量进入我国的话,届时国内的高价粮食谁来消费?难道要凭借国内人民一腔爱国热情来消费高价粮吗?我想大家还没有到那个地步,否则的话就不至于如今国内的国产高价大豆滞销,而大批量的进口国外大豆了。我想这个例子足够说明问题了。
这也就意味着国外低价粮食进入我国之后,国内人民依旧还会选择消费国外低价粮,而不是国内的高价粮。市场经济时代,拼的就是竞争力,比价位、比质量、比市场销售手段,是全方位的比拼。
在之前还曾看到一个说法,我国的农残制定标准是欧美国家标准的20倍,这里姑且不论真假,但是在中国有句俗话“外来和尚会念经”,凡是进口来的大众似乎都会认为更优质,“崇洋媚外”心理至今犹存,当然不得否认的是国外许多粮食质量也当真由于我国,比如说进口的意大利强劲小麦,加工面包质量杠杠的,进口大豆出油率更高。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进口来的低价是不是更受市场欢迎呢?
另外一点,我国稻谷价位如何才能到2.5元每斤?如果说真的依靠市场定价的策略,由市场供需决定,稻谷的价位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达到那么高的价位,一个可参考的对象就是国际粮价。因此可以明确的说如果要国内稻谷价位达到2.5元每斤的话,只有一个办法:国家托市收购!
但是您认为国家有这么大的财力支撑吗?我国年产水稻2亿吨,如果托市采购转而以市场价位售出的话,相当于每斤水稻就亏损1.2元,相当于国家财政补贴支出了4800亿的补贴。否则的话国家以采购价位销售的话,人民没理由放着进口低价粮不去采购,宁愿采购如此高价粮的。不是说国家拿不出这么多的钱,但是国家的财政预算凭空为农业多支付这么多钱,确实不太现实。
综上来说,2.5元每斤的水稻在我国是行不通的,而且对于城市处于温饱线的一些人来说,如果没有国家为粮食提供补贴,2.5元每斤价位通行于市场的话,对于他们简直就是灾难。而如果国家提供财政补贴,国家短期也难以负担,因此不具备可行措施。
不是我能不能接受的问题,而是上调水稻收购价农民能不能获利的问题。
现在水稻种植利润低,农民不愿意种水稻,并不是因为收购价格低的关系。实际上从国家历年来的最低收购价就能看出来,水稻的最低收购价其实是在不断上涨的,但问题是这种上涨并没有给农民收入带来实质上的增长。
数据显示,从2004年到现在,水稻收购最低价从0.7元涨到1.2元,看起来涨了70%左右,农民收入也应该增加70%,但问题是市场上的其他物价上涨的更多。还是拿水稻距离,国家从农民手里的收购价从0.7元涨到1.2元,但超市里的大米价格从1元涨到了3元,上涨幅度高达200%。
所以对水稻收购价上调,最终受益的并不是农民而是中间商。
实际上想要提高农民收入,还应该从降低种植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方面着手。
现在之所以感觉水稻收购价过低,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种植水稻的成本太高了。农民辛辛苦苦种水稻,结果卖化肥的钱都不够,这样下去谁还愿意种水稻。
就拿水稻来说吧,种一亩水稻在刨除成本之后,最多也就能挣个1000块钱,而且中间要是碰见什么极端天气,很有可能田里的水稻就全部没了。我小时候就是这样,每次下雨天就害怕涨洪水,把田里的水稻淹死了;要么就担心收割的时候刮大风把稻谷吹倒。
所以在我看来,想要提高农民收入既要降低农药成本,也要不断提高种植技术,价格反倒是不是最关键的因素。
这个问题的提法就是脱离现实,一厢情愿的。其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农民种地收入提高,二是大家能否接受这种做法。
首先农民种地收入的提高这个问题。把水稻的收购价提高到2.5元/斤,零售价4元/斤(应该是大米吧),农民种地收入会不会提高呢?我们可以用目前的水稻收购为基准来算一笔帐。
我们这里一年可种水稻两季——早稻和晚稻。目前早稻根本无人种,只种一些烤烟、花生、油菜等杂七杂八的经济作物,等这些作物收获后才插一季中晚稻。一是中晚稻的质量口感好一些,满足自家吃,二是卖出的价格也相对高一些。
即便这样,目前的水稻收购价格一般的品种在120~130元/百斤,质量好一点的最多140元/百斤。来收购的是一些私人老板,标准是相当低的,稻谷用收割机从田里收回后,最多晒一个日头就收去了,就这样亩产量也就800一1200左右。如果国家收购,苛刻的条件下产量一定没这么高,亩产值算下来在1000一1600元左右。而亩种植成本包括种子农药化肥人工和雇请机械耕作等费用约600一800元,大家可以算出一亩水稻能赚多少。
现在水稻收购价格提高到2.5元/斤,比现在价格提高了约二倍,是否就能提高收入了呢?不见得。粮食一涨价,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价格和相关费用也一定上涨的,两者基本成正相关关系。如果农资不涨价,提高收入是肯定的;农资也涨价的话,农民收入提高那就不好说了。
这一点也可以从以前的数据中得到验证。
2004——2007年中晚稻的收购价格约0.7元/斤多一点,而目前的收购价格为1.2~1.4元/斤,也相当于比以前提高了2倍,可目前你觉得种田地的收入提高了吗?赚钱了吗?
由此可见,提高水稻收购价到2.5元/斤就能提高农民种地收入吗?即便觉得现在种田比以前种田收入高了,但同外出务工人员一月几千大元收入相比,会觉得高吗?所以说,提高农民种地收入并不是某一方面就能解决的,而是要系统性的改革才行的。
再说接受与否的问题。粮食价格是国家价格结构体系的核心,牵一发而动全身。粮价一涨,必然引发通胀,影响到经济和社会发展,国家会任其自然吗?所以,对于这种国家层面的东西,吾等斗室小民还是紧跟政府的指挥棒转动,踏实做好本职工作就行了,别想太多了。
为了提高农民种地收入,水稻收购价格提高到2.5元/斤,零售价4元/斤,你能接受吗?
干啥吆喝啥,心情可以理解。但是,大家的思路确实有很大局限性。指望人均不足一亩的土地种点庄稼就能致富,的确不太现实。靠涨价来发财致富想都不要想!为什么这么说?
第一,粮食涨价,没有市场基础。国际粮价和市场需求摆在那里,你涨价,谁来买单?国家吗?国家为何要放着低价粮食不买,一定要买高价粮食?!居民吗?民以食为天,当普通居民因为一日三餐而犯愁时,社会能稳定吗?国家可以保护种粮农民积极性,保护价收购,给种粮补贴,这已经很好了。而且,放到全球大背景下看粮食市场,粮食大幅度涨价的结局之一,便是国际低价粮大量涌入,最后农民的粮食卖不出去,粮价还是回到原点。
第二,粮食大幅涨价,会引发通货膨胀。粮食是基本需求,是刚性需求。同时,它又是上游产品,上游产品+刚需产品一旦涨价,会带动其它一系列产品涨价,包括化肥、农药、种子、农机等都会涨价,这会带来通胀,损害经济发展基础,这是不被允许的。
第三,涨价会吸引更多农民种田,造成供过于求。当前以户为单位的生产,对于市场需求信息是不灵敏的,基本上都是别人种什么,自己也种什么,“一哄而上”的结局就是“一哄而下”。供过于求的结果,就会导致粮食价格下跌,这是市场需求的力量。
综合来看,靠涨价来致富的想法看上去很美,实际效果往往适得其反。大幅提高粮食价格,首先市场就不同意。
那么,影响农民致富的问题症结究竟是什么?农民能否依靠种田致富?我认为,当前影响农民致富的问题根源,恰恰就在于,农民被自己束缚了手脚!道理很简单,农民们的思维,仅仅停留在靠自己手上的人均不到一亩的土地,来种粮致富。这原本是个不切实际的想法,但是,很多人都在梦里醒不来。这才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农民能不能靠种田致富?答案也是肯定的。但是,这种致富法,不是完全靠涨价,更与当前这种小农经济做法有区别。这个办法是,立足于农业,而又不限于农业!一个是要适度规模经营。要利用市场需求信息,借助于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精准生产,定向供给,实现粮食以及其它农副产品的价值增值,提高种植效益。农民自然也就跟着增收。再一个就是发展粮食深加工与就地转化。现在粮食深加工严重不足,有个统计凡是深加工搞得好地方,经济都比较发达。同时要发展养殖业,进行粮食就地转化。规模养猪,养鸡鸭鹅等,将粮食就地转化,这个收益也是很大的。还有就是把农业与观光旅游结合起来,既能获得种植收成,还能获得旅游复合收入。而农业产业化,还能减少劳动力的使用,富余出来的农民就地就近转化为产业工人,获得土地收益与劳动收益等多重收益。拓宽农民收入来源。
当然,要完成这一系列的转变,单靠农民自身无法完成,村镇政府甚至县区政府,要做好规划,科学布局,引导动员,稳妥实施。成熟一样,发展一样,要充分契合农民致富的意愿,发动农民主动实践,积小胜为大胜,经过几年的努力,一定会见到成效。这样农民增收就能立足于农业,而又不限于农业。
综上所述,农民要增收致富,一定要跳出传统的种粮思维,要以市场信息为导向,在中央政策的指引下,创造性的发展农业,多措并举,发家致富。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今日水稻价格最新价格表?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今日水稻价格最新价格表?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