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投资股票只用看财务报表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投资股票只用看财务报表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信贷分析和投资分析异同点?
最主要是关注点不同 银行最关心现金流还款能力,说白了就是还贷能力 股票投资看财务报表更关注营收利润成长性是否 , 公司发展成果是否在财报上得到验证等等; 举个例子 一个公司有大把大把现金,但业务不行 一直亏, 银行肯定放款, 但股价肯定低
炒股是不是一定要学会看研报?为什么?
如果你是一个技术派,炒股基本不需要看研报,至于原因请听我细细道来。
炒股人群的类型有三种,一种是技术型,一种是基本面型,一种是二者结合。从“炒股”的字面解释,重在一个“炒”字,所以侧重点应该是以技术型股民来讲,作为一名技术派所关心的对象只有四点市场情绪、题材、K线、起爆点。
“炒股”不一定要学会看研报。很简单一个道理,题主的问题阐述的“炒股”,而不是“投资”,单从字面看,重在一个炒字,炒题材、炒热点,股市里哪块热闹,哪块有故事讲就炒它,再者股市里的游资最这方面的先锋队伍,欢乐海岸、赵老哥等等哪个不是在追随市场热点,“炒股”不一定要学会看研报,你只需要懂得抓热点,踏节奏,找龙头,说句更透彻的话,一只开盘之后行云流水般的暴力涨停,你看研报找出这只强势股等的黄花菜都凉了,强势股一经市场游资点火,涨停的节奏都在瞬息之间,即便你发现了,待你点击下单按钮时巨量封单根本不让你上车。“炒股”关注的盘面变化,至于行业龙头那是后来才被众人津津乐道的事,就像之前的东方通信,它是行业龙头吗?不是,为什么股价能飞上天?它是被游资接力炒上去的。
- 技术派炒股关注对象题材。在股市中个股炒作需要先讲个股市,并引发为题材,相关个股的爆发是题材上榜并引起市场关注的媒介,可以这么讲,光有题材还不够,需要派一个代表去证明,暴涨的相关个股无疑是最好的标的物,如果能够扎堆,一窝蜂的涌现,题材的热点无疑是最火爆的,比如雄安新区的首轮炒作,今年的5G、稀土概念。技术派和基本派有时是死对头,互相看对方不顺眼,我只想说一句条条道路通罗马,你甭管人家用什么方法,英雄不论出处,只论成败。
- 技术派炒股关注K线和起爆点。这个K线可以是单根K线也可以是K线组合,可以是箱体关键点破位,也可以是双底触发的强力上攻,也有趋势股缩量回调之后突然放量涨停,关于K线和起爆点对于技术派而言,形式和风格多种多样,每个高手都有自己拿手的一套绝活。再者如涨停股分时图中的点火,也是起爆点的类型。
- 技术派炒股关注的是市场情绪。当市场情绪高涨时猪都能飞上天,可以说是妖股纵横,最为深刻的感受是,证监会的监管措施,证监会好比老师,游资是学生,当老师的管理变得严厉时,游资也不敢有什么大动作,比如去年个股一旦三连板就有进去喝茶的可能,五连板铁定请你过去,可以说一堆学生是畏畏缩缩的,不敢造次,像今年,股市经历了一轮下跌,什么股票质押风险,老师也不敢管的太过火,真要都暴雷了也不好跟校长交代,当股市中出现五连板,老师没有过多问责,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学生们这下乐了,还犹豫什么,撸起袖子猛干,这便诞生了5G概念妖股东方通信,从脱离盘整区后,先整个三连板试试水,老大没反应再整个三连板撩撩你,修整一段时间看你管不管,没反应就是默许了,小米加步枪的夹板带小阳线调戏你,最终在一片质疑声中越走越高。在每一轮的大盘上涨过程中,如果权重股不捣乱,妖股无疑是市场的风向标,妖股向好,其它题材股炸板的概率低,妖股倒台,没有新的题材接力的话,打板吃面是高概率事件。
总结
股票市场海纳百川,无论是基本面还是技术派都有一席之地,不管是黑猫还是白猫,逮住老鼠就是好猫,对于技术派而言更多的是关注市场变化,可以不去读研报。再者读研报需要一定的功底,上市公司的造假手段层出不穷,像康美药业,美其名曰白马股,暴雷后真实让基本面股民大跌眼镜,在信息不对称的环境下,技术派的另一个优势便是能够及时补抓市场变盘节奏,及时作出策略调整,所以要以一颗包容的心看待万物,你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就行!
上市公司研报,可能会是一种参考,但未必会是股票投资盈利的绝对因素。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A股市场研报的质量参差不齐,有的上市公司巧妙利用研报数据,却起到迷惑投资者的影响,真正有价值,且值得参考的研报反而并不多;另一方面则在于A股市场的股票价格更容易受到资金影响,而政策、资金成为股市走势的关键影响因素,而上市公司研报更注重长期投资,利于长期价值的参考,而短期投资,反而实际参考效果一般,关键还是取决于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以及投资期限。
研报可以看,会让你知道一些看不到的观点,从中知道专业人员的分析,但这个只能仅仅作为一个参考而已,没有太大实质意义。
研报,我们看到的,都是各证券公司分析师根据企业的报表结合市场行业趋势和买卖行情做出的分析,并不代表一定会怎么样,比如暴雷的上市企业,没发现哪个研报提前分析出来,说这个就是让投资者真正认识到,有些问题是不可预测的,世事无常,当然,这个问题是能够解决和避免发生的,只是你我是无法改变确实有这类问题的存在的,除非你是该企业的核心管理人员,风险,无处不在,只有加强监管规范化,做到有效监管到位,让投资者能放心看到真实的经营状况和报表,才是最重要的。
还有,研报也是由人来分析的,左右其分析方向的因素有很多,君不见一只股票可能有多份研报,结果分别有观望、持仓、买入、轻仓等语句,可能在不同的研报中出现,到底听谁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啊,傻傻分不清!有些说的比较公道,个别的可能是别有用心,反正都是仅供参考的东西,你若听了有损失也是自己的事情,他们不会承担任何责任,也不会因为别人的得失影响到自己的利益,看看某证券公司自我吹嘘出来的大师:某大嘴,说的往往和大盘走势相反,网上嘘声一片,可对其本人一点也没受到影响,每到关键时刻,照常跳出来大放厥词、满嘴跑火车……
买卖股票,是自己做决定的事情,赚赔都是自己之事,怨不得别人也不用感恩某人,都是自己的判断力及运气使然,这里,本人不接受反驳运气的说法,虽然有点听天由命的感觉,也是只能如此了,另外,跟风炒作的事情不提倡,还是安心长期投资,短期灵活做T为辅,不要把股市当提款机,那是不良大股东的事情,我们,就安心赚个投资保值就足够了。
个人观点,不喜勿喷,欢迎批评指正!🙏
文/易论螺丝钉
看不看研报其实并不能决定你是否赚钱,投资于投机具备完全不同的选股标准,如果你是价格发现者,那么看不看研报还真就没那么重要,实际上对于研报,我是不太喜欢看的,我们慢慢说。
炒股一定要看研报吗?
答案是不一定,研报并不一定值得所有投资者看,为什么?
实话告诉你吧,想到一部分撰写研报的分析师,都没有强大的实盘经验作为后盾,他们可能理论知识强大,但是他们的实盘经验甚至还不如普通的投资者,你敢依靠这样的一份研究报告参与某标的吗?反正我是不敢的。
对于价格的发现者,也就是所谓的投机者,你看研报干嘛?研报并不能告诉你这只股票即将能为你赚取到超额收益,相反,一些热点、题材,在受到市场资金追捧的时候,超短期的走势上,龙虎榜的作用远大于研报。
哦,对了,前面我说我不怎么看研报的原因是我都看公司财务数据的,然后自己写研究报告,一定要注意,财务报告不等同于研究报告,研究报告内容更为丰富,甚至一些数据普通投资者压根看不懂,换言之,研报通常是又长又臭,重点是还不见得有效,为什么?
写研报的一般有两类人,一是卖方分析师,二是买方分析师,看不懂了吧,这么说吧,证券公司的分析师就属于卖方分析师,而机构分析师则属于买方分析师。
二者的区别在于:
卖方分析师所出具的报告相对中性,怎么理解?你这样想,你写报告不能把上市公司给得罪了吧,你的报告也不能说的太过直白,要尽量跟自身公司撇开关系,万一出了岔子,投资者要找你公司怎么办?所以,卖方分析师的研报相对中性。
买方分析师则不同,他们出局的报告是机构购买某标的的第一评判标准,这要是连个相对明确的结论都没有,你让基金经理或者风控人员怎么形成第一印象?所以两者区别并不小,如果是我,宁愿看买方分析师的研报,可惜啊,买方分析师的研报不对外,想看都看不到……
总结一下:
如果你是价格投机者,只需要知道公司近期有没有潜在的风险就行,比如解禁、股权质押、是否在年报公布期将要被ST,也就是说大致看看公司数据就好,如果你是价值投资者,那么一定得看研报,光看还不行,还得形成自己的理解,不能说别人一份报告就决定了你是否投资,那岂不就等于把自己的钱压在了这份研报上。
当你达到一定能力之后,研报看不看是无所谓的,就好像我,看什么研报哦,通过公司的年度财务报告、行业数据、宏观数据自己写研究报告,这样的报告才能让自己放心,所以,看不看研报,重点在于你是什么类型的投资者……
关注螺丝钉,为您带来更多优质原创内容。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投资股票只用看财务报表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投资股票只用看财务报表吗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