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股票询价发行竞价发行有区别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股票询价发行竞价发行有区别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询价和竞价有什么区别?
询价采购和竞价采购的主要区别是供应商参与的程度不一样,一般来说对于通用的物质可以采用询价采购的方式进行,供应商只要提供一下价格就行,方式比较简单。
而竞价采购一般是比较特别的商品,然后把几家供应商拉过来竞价,谁给的价格合理就用谁的产品
有两个区别。
一,场地不同。
询价可以通过通信或书信,可以不在现场。竞价必须在现场。
二,方式不同。
询价是双方通过文件往来确定。竞价是竞拍者现场相互竞争,然后价优者胜。
增发与定向增发的区别?
增发和定向增发区别如下:
1、概念不同。
定向增发是增发的一种。向有限数目的资深机构(或个人)投资者发行债券或股票等投资产品。有时也称“定向募集”或“私募”。发行价格由参与增发的投资者竞价决定。发行程序与公开增发相比较为灵活。一般认为,该融资方式较适合融资规模不大、信息不对称程度较高的企业。
非公开发行只针对特定少数人进行股票发售,而不采取公开的劝募行为,因此也被称为“私募”、“定向募集”等等;公开发行则是向不特定的发行对象发出广泛的认购邀约。根据股票发行对象的不同,可以将股票发行方式分为非公开发行(Private placement)与公开发行(Public offering)。
2、发行对象不同。
定向增发——非公开发行的一种特定操作方式(再强调下),即投资者是已经确定的,所以叫做“定向”。(投资者一般是大股东、拟收购上市公司的公司等)
非公开发行——对应公开发行(公开发行即向公众发行,招股书公布在谁都可以查的到指定披露网站、媒体、报刊等),非公开就是向一定范围内的潜在投资者发出认购意向邀请。
3、定价方式不同。
定向增发——直接指定价格。逻辑很清楚:掏钱的投资者都已经找好了,价格当然必须直接确定(投资者是大股东,自己增持上市公司股票)或在与投资者谈判的过程中确定(投资者拟收购或增持上市公司)
非公开发行——可以询价,可以定价,询价占多数。询价就是向一定范围内的潜在投资者发出认购意向邀请,上述收到邀请的投资者在指定时间内以传真方式报价(包含价格和拟认购数量),报价时间截止后,由发行人和券商根据询价结果确定发行价格、中标的报价投资者
科创板发行定价取消23倍市盈率上限,定价完全由机构网下询价确定。意味着什么?
科创板是资本市场改革的一个样板,总体改革方向是市场化,同时加强事中、事后的监督
发行价格做为发行环节的核心,去掉管理层定价的机制(虽然市盈率上限是23倍,但是看过往的发行价,几乎都是22.9倍的市盈率发行股价,这个是变相的管理层定价),用市场化定价的方式,通过线下询价做为发行价格的准绳。
原来“价格管制”的发行有什么好处和坏处?好处就是把发行价和市场定价之间的差价红利平均给到了普通投资人,为什么说是差价红利?除了沪指是14倍的市盈率(主要是上涨50的市盈率太低,拖累了沪指整体市盈率)。深成指数是27倍市盈率,创业板是47倍市盈率,而目前上市的企业大多是中小板和创业板企业,23倍的市盈率明显低于市场平均水平。
又加之新上市企业的流通盘子小,大股东被锁定了3年,造成新股流通部分的流动性溢价,所以往往带来的是连续涨停板,打新股于是成为了一个生意,而且是稳赚不赔的生意,好在这种机会是平均给到了投资人,大家都是随机中签,中了就是稳赚。
以后23倍市盈率如果被取消,那么实际的发行价和实行更加接近,比如30倍市盈率、甚至40倍市盈率的估值发行会成为常态。比23倍更高的市盈率发行价成为常态,后续炒作的空间也相对小了。打新股的生态可能会发生变化,短时间内跌破发行价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
总之,取消23倍的发行市盈率,是走向市场化的一步,未来新股发行价超过23倍,甚至大幅超过23倍都会成为常态。打新股不再是一门稳赚不赔的生意,跌破发行价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主做股权设计、并购,业余股民,爱好搏击
欢迎点赞和关注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股票询价发行竞价发行有区别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股票询价发行竞价发行有区别吗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