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工龄30年与28年退休工资区别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工龄30年与28年退休工资区别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工人退休计算养老金,工龄有35年档和40年档之分吗?
问题:工人退休工龄有35年档和40年档之分吗?
看对谁来说了。看你在社保系统里是是“老人”,“中人”还是“新人”。对“老人”来说有,对“中人”和“新人”来说没有。
那么,何谓老人,中人和新人?工龄是否分5年一档?和退休后的养老金有什么关系?
下面,我来具体说明一下:
1.对企业退休人员来说
(1)老人,中人和新人的划分
1992-1995年,我国各地的养老保险制度进行了改革,先后建立了社会统筹账户和个人缴费账户相结合的制度。该项工作开展早的地区,如北京,是1992年完成的,该项工作开展晚的地区,如黑龙江,是1995年完成的。全国各地企业退休的老人,中人和新人就是以此为时间节点进行划分的。
老人:指当地统账结合制度建立前参加工作,统账结合制度建立前退休的人。
中人:指当地统账结合制度建立前参加工作,统账结合制度建立以后退休的人。
新人:指当地统账结合制度建立后参加工作,统账结合制度建立后退休的人。
(2)工龄是否按五年分一档?
老人是,中人和新人不是。
(3)工龄和退休后的养老金有什么关系?
老人:退休后的养老金按退休前最后的工资标准和工龄挂钩。每五年分一档,每一档享受的养老金标准待遇不同。
退休养老金=档案最后工资标准×工龄对应的享受比例
比如某地区:退休工龄30年以上的(含边界值),按退休前人事档案记载的最后的工资标准的100%计发养老金。退休工龄25(含边界值)~30年的(不含边界值),按退休前人事档案记载的最后的工资标准的95%计发养老金。
中人:退休后的养老金和社保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和实际缴费年限),退休时当地上一年度的社会平均工资,个人缴费系数,个人账户养老金金额,退休年龄,统账结合制度个人实帐建立前视同工龄等六项数据挂钩,计发退休后的养老金。
养老金=基础性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
新人:退休后的养老金和社保实际缴费年限,退休时,当地上一年度的社会平均工资,个人缴费系数,个人账户养老金金额,退休年龄等五项数据挂钩,计发退休后的养老金。
养老金=基础性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
2.对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来说
2014年10月1日,国务院牵头,全国统一对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养老保险制度进行了改革,和企业退休人员实行并轨。全国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老人,中人和新人就是以此时间节点进行划分的。
老人:指2014年10月1日并轨前参加工作,并轨前退休的人。
中人:指2014年10月1日并轨前参加工作,并轨后退休的人。
新人:指2014年10月1日并轨后,参加工作并轨后退休的人。
(2)工龄是否按五年分一档?
老人是,中人和新人不是。
(3)工龄和退休后的养老金有什么关系?
养老金的计发原说与上述企业退休原理相同,不再赘述。不同的是,老人,中人和新人的划分的时间节点不同。
还有一点不同是,并轨后,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已经建立了职业年金。退休后,除了社保机构计发的绝对金额养老金,还可以享受职业年金,有的还可以享受单位的其他福利待遇。
而企业退休的人员,今年也就是2018年,国家号召有条件的单位,开始建立,作为对基本养老保险的补充。
职业年金:用人单位按缴费基数的8%缴费,个人按4%缴费,全部划入个人账户,此基金由专业机构运作。员工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本金加收益,一次性或按月或分次发给员工。
小结:工人退休五年一档之说,对企业退休人员来说,1992~1995年以前退休的存在。对机关事业单位退休的人来说,2014年10月1日以前退休的存在。随着老人退休的完成,现在这种划分方法已经几近消失,待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并轨改革遗留问题,也就是临时养老金和正式养老金差额补发到位后,将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以上是我个人基于多年人事工作的认识,仅供大家参考。如果个别地区有个别政策或特殊情况,欢迎大家补充交流。
我是“水流云在草青青”,欢迎大家关注我。如果你对社保和退休问题有自己的话要说,请在评论区留言,各地的朋友可以一起分享,交流探讨。
您好,根据您提的工人工龄有35年档和40年档之分吗?回答是没有。因为现在退休执行的是最低投保年限15年,退休工资组成有四部分,一是个人帐户工资,二是基础工资(上年社平工资十本人投保级数工资)÷2X1%X工龄,三是过渡性工资(94年以前工龄)本人投保级数工资X94年以前工龄(视同投保)X1.3%,四是补贴。投保级数越高,工龄越长,退休晚,退休工资越多。举例说明,按投保级数1测算,两人同为2016年退休,山东青岛2016年社平工资为4476元,35年工龄应为1981年参加工作,40年工龄应为1976年参加工作。一是个人帐户总额大约33600元÷139(男60岁)=242元(两人都一样),二是基础工资(35年工龄)=(4476十4476)÷2X1%X35=1567元,(40年工龄)=(4476十4476)÷2X1%X40=1790元,三是94年以前过渡工龄工资,(35年)=13X4476X1.3%=756元,(40年)=18x4476X1.3%=1047元,四是补贴,不分工龄都是59元。根据计算得出结果是,35年工龄退休工资是242十1567十756十59=2624元,(40年工龄)退休工资是242十1790十1047十59=3138元。退休越晚工龄越长,社平工资越高,退休金就高。仅供参考。
很多人都认为工人是企业的工人,实际上机关事业单位也有工人岗位。一般,那是工勤编。
不过即使是工勤编35年以上工龄都是拿到基本工资的90%,40年工龄也是一样的。30到35年,可以领取85%的基本工资。
不过即使是这种算法也已经是历史了。
2014年10月1日之后,国家实施了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后,要按设定的新办法进行计算退休工资。
目前贵州省已经出台了新办法,大家可以看一下。
而企业单位现行的退休金公式是这样的
看到没有,三项都是一样的。唯一的区别在于过渡性养老金的计算时间上。
从退休公式,我们可以看出,养老待遇并不是按照五年划分一个档次的,而是按照缴费年限,退休当年的社会平均工资,历年缴费基数等几个因素有重要关系的。
而且不跟职工退休前的工资挂钩,主要跟当地的社会平均工资相联系。
这是一个比较切合实际的公式,既照顾到职工的生活水平,又兼顾了公平。
希望国家在未来全部实行这种退休金计算公式,这样我们的社会就会更加和谐。
据我所知,国家规定没有35年档和40年档之说法。
但是35年工龄和40年工龄,如果同一年退休,养老金相差1000多元,是很有可能的。
因为,现在计算基础养老金时,使用全部工龄(实际缴费年限和视同缴费年限)。
还有在计算过渡性养老金时,又一次只使用了视同缴费年限。这样在计算基本养老金时,视同缴费年限一共使用了两次,这样35年工龄和40年工龄虽然只差5年工龄,但在计算基本养老金时,就相当与差了10年工龄。另外在吉林省基础养老金计算时,20年工龄之前部分工龄只乘以1%,21年至25年部分乘以1.15%,26年至30年部分乘以1.2,31年以上部分乘以1.25%。这样工龄越多的部分,基础养老金所取的百分点就越高。
另外40年挡之说:来自于原来某省某些企业内部,鼓励工作满40年工龄的退休时,另外加1000元。所以当养老金新算法改革后,养老金新算法低于老算法的,按老算法计发养老金。这个群体很大,很占便宜。对于那些低于40年工龄的就没什么了,因为多数人,还是新算法养老金比老算法养老金要高。
以上个人理解:仅供参考。祝大家都放平心态,平和对待。
工人退休一般以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及缴费基数计算养老金的,在年限的划分上也可以这么认为。虽然没有很明确的作出工龄档次的划分,但在养老金上调的档次划分中就很清楚,养老金的上调根据缴费年限,包括视同缴费年限,其中视同缴费年限当中有涉及工龄。具体划分为7个档次:15年以下(含15年);16年~20年;21年~25年;26年~30年;31年~35年;36年~40年;40年以上。缴费年限越长,缴费基数越高,退休时享受的养老金就越多;随着财政状况和物价水平的提高,遇到上调养老金,也会“水涨船高”。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工龄30年与28年退休工资区别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工龄30年与28年退休工资区别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