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怎么优化理财结构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怎么优化理财结构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家庭理财存在的问题分析?
1,认识上的现状:理财意识观念逐步增强,但盲目理财,分不清自己的需求以及能承担的风险,跟风现象严重;同时,对自己所认购的理财产品很少了解,甚至出现亏损时引发很多纠纷;家庭理财还是个人理财都应该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配置,要么过于保守,错过市场结构性的机会;要么过于激进,投资方向过于集中,为家庭理财带来很大的风险。
2工具的选择问题:理财工具结构单一,对可选择的配置工具认识片面,不能充分发挥资金的运用潜力,不能充分利用正确合适的工具进行合理有效配置
3渠道上:过分依赖银行,或保险,或证券等,由于大部分渠道即是服务的提供者也是产品的提供者,很难从客户的角度给出客观切实的建议,自卖自夸的卖瓜行为和误导销售屡见不鲜。当然国内缺少这种专门的提供理财服务的机构,同时,作为客户,应该为家庭的理财投入一些精力,毕竟关系到家庭财产的保值增值,不必打麻将。
4 法律上来说,由于投资者缺少必要基本的专业知识,精力,当服务机构出现违规操作时,不能正确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此外,我国的金融资本市场还处于不断发展和逐步完善的过程当中,配套的法律法规的缺位也让进行家庭理财的投资者无可奈何,甚至有一些理财产品不仅法律法规落后,连监管机构都没有,由于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让投资者无形中承担了更多的风险。
保本理财越来越少,结构性存款能成为替代品吗?
本金无风险,收益稳定且较高的理财产品,一直是受到市场普遍的追捧!而随着资管新规、理财新规的先后发布,理财产品打破刚性兑付已经成为一种共识,因此,结构性存款作为保本理财的“最佳”替代品,开始受到市场更多的关注,也成为银行缓解存款端压力、吸引储户的重要工具之一!
结构性存款规模大幅度上升
据相关数据显示,截止2018年12月31日,我国商业银行结构性存款余额为9.62万亿元,较2017年增长2.66万亿,增幅38%。其中,个人结构性存款余额为4.28万亿元,增幅高达54.51%。
可见,银行保本理财打破刚兑后,个人客户对于结构性存款的追捧,达到了何种的程度!而结构性存款产品,也“不负众望”,已经成为了银行保本理财的最佳替代品!
结构性存款的组成特点,可以达到“保本”的效果
要知道,结构性存款大抵是由“存款”+“金融衍生品”两部分组成的。其本金是否亏损、最终收益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产品中金融衍生品的占比是多少!
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A款结构性存款产品,采用“96%存款+4%挂钩A股指数”的结构模式,如果存款部分利率能超过4.26%以上,那么此产品就能达到“保本”的效果,即便是衍生品部分全部亏损完,本金也不会受到任何的损失!
而B款产品,采用“80%存款+20%外汇指数”的结构,理论上来说,本金就有可能会面临一定的亏损,但相对而言,预期收益也要高很多!
目前,各大银行所发行的结构性存款,几乎都是以中、低风险的A款产品为主,本金十分安全、风险较小、收益稳定且可靠,成为银行保本理财最佳的替代品!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交流!财经问题就请点击关注【财经者思】,记得多多点赞哦!!!
自2018年4月资管新规出台后,明确要求理财产品必须去刚兑,并逐步实施净值化管理。为适应监管要求,也为吸引新老客户,各家银行确实加大了结构性存款的发行力度,试图以其取代保本型理财产品。
据有关资料显示,截止今年5月,六大国有银行中只有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在发售保本型理财产品,且发行只数占比不到四成,其他三家国有大行已经彻底停售了保本型理财产品,而加大了结构性存款的发行力度。
2018银行业理财市场报告显示,至去年底,非保本型理财产品存续只数为4.8万只,比2017年底减少4.45万只,存续余额22.04万亿,较2017年底减少7.5万亿,而保本型理财产品无论只数还是存续余额则几乎是断崖式下降。但结构性存款因为具有保本浮动收益型特点,却引起了投资者广泛关注。
央行的数据显示,2018年底我国商业银行结构性存款余额达到9.62万亿,较年初净增长2.66万亿,增幅达到38%,期间8月更是呈现井喷式增长,余额一度破10万亿大关,达到10.02万亿。今年前4个月也增势不减,仅4个月就净增1.5万亿,总余额高达11.13万亿,这与保本型理财产品以及非保本型理财产品低迷和萎缩的涨势形成明显反差。不难看出,保本型理财产品投资者转移到结构性存款的比例应该不小。
但是,结构性存款要完全取代保本型理财产品,仍然还有一定差距。在近期的监管会议中,个别银行巧借“假结构性存款”之名,实则搞高息揽储再次受到点名,后期监管将更加严格。假结构性存款,主要有两种表现:一是发行银行根本没有金融衍生品交易资质,而真实的结构性存款底层挂钩资产为金融衍生品,没有资质就无法交易,没有衍生品交易的结构性存款,肯定不是真实的结构性存款;二是期权触发概率不真实,即投资取得最高收益的条件被银行故意调低,使投资者更容易获得高收益,这种人为因素实际上有规避监管之嫌,这些都是今后监管整治的重点领域。因此,在未来一段时期只有更加规范,信息披露更加透明的结构性存款才能被投资者认可和接受,也才可能真正取代保本型理财产品。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怎么优化理财结构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怎么优化理财结构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