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收入法核算GDP公式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收入法核算GDP公式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P经济学原理的公式?
关于GDP的核算,按照曼昆的《经济学原理》,GDP(Y)=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净出口(NX)。其实GDP还有3种方法进行核算: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生产法是我国GDP的统计方法,GDP从产业的角度,分成第一、二、三产业,分别算它们的增加值然后进行加总,当然还要从最终产品和中间投入两方面扣除通胀因素。用生产法计算的GDP,是指各部门在核算期内的增加值。公式如下:GDP=各部门的总产出-各部门的中间消耗。
收入法:收入法是从各个生产要素的收入角度来计算GDP。公式如下:GDP=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本消耗+营业盈余。
支出法:支出法其实就是曼昆的公式,即加总全社会各类货物和服务的最终消费总额:(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再加上净出口。GDP=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
国民收入的核算?
国民收入=GDP-折旧-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助
国民收入(national income): 国民收入是指物质生产部门劳动者在一定时期所创造的价值·从社会总产值中扣除物质消耗后的剩余部分就是国民收入,国民收入(价值形态)=社会总产值-已消耗生产资料价值或国民收入(实物形态)=社会总产品-已消耗生产资料·
财政收入公式?
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的公式是:
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财政收入增长的边际倾向/财政收入增长的弹性系数
其中:
1、财政收入增长的边际倾向= 增长的财政收入/增长的GDP
2、财政收入增长的弹性系数=财政收入增长率/ GDP的增长率
= ( 增长的财政收入/ 财政收入)/ ( 增长的GDP / GDP)
GDP如何进行核算?
GDP核算有三种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种方法从不同角度反映国民经济生产活动最终成果。
生产法是从常住单位在生产过程中创造新增价值的角度,衡量核算期内生产活动最终成果的方法。即从生产过程中创造的货物和服务价值中,扣除生产过程中投入的中间货物和服务价值,得到增加值。将国民经济各行业生产法增加值相加,得到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
核算公式:GDP=总产出-中间投入
收入法是从常住单位在生产过程中形成收入角度来反映核算期内生产活动最终成果的方法。按照这种核算方法,增加值由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四部分相加得到。国民经济各行业收入法增加值之和等于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
核算公式:GDP=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支出法是从货物和服务最终使用的角度,衡量所有常住单位核算期内生产活动最终成果的方法。包括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三部分。
核算公式:GDP=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
理论上,通过三种不同方法核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结果应当一致,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资料来源不同,不同计算方法所得出的结果会出现差异,这种差异称为统计误差,统计误差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允许存在。
个人可支配收入计算公式?
一、不算折旧,单从收入的角度看:
总收入Y=C+S+T+k,
C+S即消费和储蓄构成个人可支配收入
S表示不含折旧的净储蓄
T表示净税收,净税收=税收-政府转移支出
k表示本国居民对外国人的转移支付
由于不算折旧,所以这里的Y实际上就表示NDP,如果k=0,所以NDP=DPI+T,即国内生产净值=个人可支配收入+(税收-政府转移支出)。
二、如果算上折旧,Y表示GDP,S就表示包含折旧的总储蓄,而个人可支配收入应该是消费和净储蓄之和,所以Y=C+S(净储蓄)+折旧+T+k。
不算折旧只是为了方便分析,得到国民收入构成公式的一般形式。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收入法核算GDP公式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收入法核算GDP公式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