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基金规模越小越不好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基金规模越小越不好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买基金规模大的好还是小的好?
首先要看基金公司历史总体业绩情况。如果历史总体业绩好,那么这家公司才可信赖。随后才能考虑到选择基金规模的问题。一般来说,规模小的基金容易出业绩。行情好的时候买老基金,因为它不会像新基金那样建仓过程要浪费一段行情。
c类基金规模为什么普遍小?
C类基金规模普遍较小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风险较高:C类基金通常是创新型基金或者新兴市场基金,投资策略相对较为激进,风险较高。由于风险较高,投资者对于这类基金的关注度和认可度相对较低,导致募集资金规模相对较小。
投资门槛较高:C类基金通常要求投资者具备一定的投资经验和风险承受能力,同时也要求投资者具备较高的投资金额。这使得C类基金的投资门槛相对较高,限制了潜在投资者的数量,从而导致规模相对较小。
市场认可度低:C类基金通常是新兴市场或者新兴行业的投资标的,这些市场或行业可能相对不够成熟,投资者对其了解和认可程度较低。缺乏市场认可度会导致投资者对这类基金的兴趣不高,进而影响募集规模。
运作成本高:C类基金通常需要更多的研究和分析工作,以及更频繁的交易操作,这增加了基金的运作成本。由于规模较小,基金公司往往难以获得足够的规模效益,从而导致运作成本相对较高。
C类基金规模普遍较小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C类基金可以随时申购、赎回,且没有锁定期,因此资金流入流出较为频繁,这使得其规模相对较小。
C类基金通常不收取申购费用,而是收取销售服务费,这使得投资者在选择购买C类基金时,更倾向于选择管理人和历史业绩较好的基金,从而导致一些基金公司的C类基金规模较小。
总之,C类基金规模小主要是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和投资者选择的影响。
什么是基金规模,例如?
基金规模通常就是指基金的总份额数,例如说某基金的总份额是50亿份。按照现在开放式基金的市场现状,一般情况下,30亿份以下的规模属于规模较小的,30亿到100亿份的属于中等规模的,100亿份以上的属于比较大规模的。大概就是这样的
基金规模波动大,有什么影响吗?
基金规模波动大,对基金的影响是很大的。基金的规模越大,基金公司收取的管理费就越多,通常基金公司内心是非常希望扩大基金规模的,但是,如果基金的规模过大,又很难选择到可以投资的股票品种,而且在投资上也很不灵活,基金净值的波动幅度也可能会加大,影响投资回报。因此,基金公司不得不作出限制大额申购或者暂停申购的决定。 反之,基金的规模过小,受到申购或赎回的冲击也很大,同样不利于保持基金业绩的稳定性。所以,大家在投资基金时,除了重点关注基金投资能力外,也要注意选择规模适中的基金品种,以期取得较好的投资收益。
你好,这里是7分钟理财。
在投资基金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看到有的基金的规模波动比较大,这是什么原因呢,这对基金投资有什么影响呢?
先说基金规模猛增的原因。一般来说,基金规模很难在短时间内猛增,但每到年底,有一些中型规模的基金公司它旗下的基金会出现规模猛增的情况,原因是到年底了基金公司要冲资金规模的排名,这个时候,就会有帮忙资金出现。这些“帮忙资金”往往是一些股东或者其他利益相关方来帮忙申购基金份额。既然是帮忙,过了元旦之后,规模排名已经定了,这些资金就会走了,从而导致基金规模又大幅缩减。
还有一种情况,基金规模猛增是因为行情来了或者是基金业绩转好。行情来了比较典型的是黄金基金。2016年6月-8月,短短两个半月时间内易方达黄金ETF规模从9.6亿上升到19亿元,规模增加了近一倍。这就是大宗资产带来的行情导致的。业绩转好的典型例子是泰达宏利逆向策略基金,2016年7月它的规模还是0.99亿,一年后变成了16.2亿元,这背后就是因为基金经理换了带来的业绩提升导致的规模上升。
再来看看基金规模短时间内下降的原因。有几个。一是基金经理换人,很多机构纷纷赎回基金,规避新任基金经理带来的业绩风险,二是基金公司出现问题,比如大成创新成长混合,在2015年一季度末规模为70亿,到了二季度末,就变成了33亿,下降幅度高达53%。除了因为基金经理的能力不够之外,从2015年新上半年,大成基金三位副总经理先后离任,导致投资者谨慎退场。三是委外基金,这种基金就好似一个委外资金的容器,机构持有有时能达到99.99%,例如嘉实稳丰纯债,它的规模变动非常诡异,从2016年5月到6月,一个月的时间内,该基金从2亿元暴涨到25亿元,然后在2017年第一季度,这只基金又从23.64亿元的规模直线缩水到0.04亿元。为什么?因为委外资金放进去,导致规模暴增,然后监管层严控委外资金,机构不得不再把它拿出来,基金规模自然大幅缩水。
欢迎和我们交流不同意见,本条内容我们在悟空问答的原创内容,未经许可,不予转载,会追究哦~
基金投资是不是越长越好?
首先,本文只讨论主动管理型基金,暂时不考虑指数基金和量化基金或者人工智能基金的情况。
一般来说,基金投资的时间越长,越有利于基金经理发挥出其专业化管理的水平,从而为投资者创造更高的收益。但是,这里面有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就是进入和退出的时点。
小编曾经看过一篇报告,虽然具体的数据已经记不清了,但是报告的结论非常令人印象深刻:在中国,基金经理管理的基金如果时间拉长,比如说五年以上,基本上都是盈利的;但是,在同样的期限内,中国的基金投资者,从购买基金中获得正收益的比例不到一半。这是为什么呢?
关键原因就在于买卖的时点。很多人购买基金出于什么原因呢?市场上行情好,周边的人都在购买基金,这时候很多投资者看到大家都在买,眼红了跟风买进。但是问题来了,这种时候,确实行情不错,但往往是市场上股票价格比较贵的时候。这个时候买入,确实短期内基金的收益会很好,但是更可能的是经过一段时间后市场牛熊转换,之前牛市获得的浮盈全部消失乃至亏损。而在亏损后,很多投资者又担心市场会继续向下,从而不得不忍痛“割肉”。这就是几乎所有投资中最常见的错误:高买低卖。
小编找一个实例进行分析:
数据来源:Wind
上图是某基金从2008.06到现在的表现情况。我们看到,如果你从基金成立(2008.06)开始,持有到现在,你持有的基金会获得350%的涨幅,年化收益率14%,是一个很不错的水平。
但是很多人购买基金是什么情况呢?2015年6月买在了最高点,然后2016.01卖在了最低点,于是遇到了30%的亏损。
既然大家都容易犯这种高买低卖的错误,应该怎么规避呢?小编这里提供一个办法供参考。
找到你想购买的基金,点开基金介绍,里面一定会有一项叫做“比较基准”。你找到这个比较基准(一般是沪深300或者中证500等等),在网上找到这个比较基准往年的市盈率(PE)变动。然后在比较基准PE水平是往年来PE的最低30%(或者20%、40%等,看个人风险偏好)以内的时候买入基金,在PE水平是往年来PE的最高30%(同理)时卖出。这样的话,基本上可以保证稳定的盈利。当然了,用这种策略会遇到一定时间内没有基金可买的情况,请投资者自行判断。
可能有人会说,用这种方法,买指数基金不也基本上稳赚吗?确实是这样,但是在中国的股市内,根据小编观察,基金经理跑赢指数的情况还是很多的,其对于股票的选择和风控确实要好一些。因此,把主动基金作为投资标的在当前的A股可能是比投资指数基金更好的选择。不过,在未来,参考美股的情况,这种基金经理带来的收益增加可能会减少。因此也请投资者注意。
(评论员:Lee)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基金规模越小越不好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基金规模越小越不好吗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