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商誉暴雷的股票怎么办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商誉暴雷的股票怎么办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商誉爆雷什么意思?
回答如下:商誉爆雷是指一家公司在收购或合作后,因对目标公司未来盈利能力过高估计或未考虑到其潜在风险而导致商誉减值而产生的财务损失。
这种情况可能导致公司资产负债表失衡,资产负债率增加,财务状况受到影响,甚至可能会导致公司破产。
你好,商誉爆雷指公司在收购其他公司时,高估了被收购公司的价值,导致后续出现业绩下滑或财务问题,从而导致原先高估的商誉需要进行减值,对公司造成财务损失的情况。这种情况通常会对公司的市值和信誉造成影响。
目前A股出现了大面积的业绩修正,商誉减值现象,我们应该如何理性投资?
许多人问,大仙啊,现在这里爆雷那么厉害,我们要不要割肉观望下???我还是表明自己的态度,割肉是大家的意愿,我不反对,但是我自己不会那么做!每个人的操作策略不同,导致了所做的交易方式也不同!许多人说为什么一定要死扛呢?跌了在买回来岂不是更好,而我认为这种想法在我这里就是错误的,因为所有人都在猜,但是所有人都不会猜中明天或者下周是什么个情况!如果按照这种逻辑去投资,会输的很惨!换句话说,如果那么准,早就财富自由了!!
所以我还是会按照自己的策略做!!首先,我还是认为赚钱最重要的那个空间是在牛市,不是现在!这里要做的是知道自己能拿多少的筹码!!这既是我一直以来的周期操作理念!熊市是拿筹码的地方,牛市才是赚钱获利的地方!!
在投资中不要幻想做完美主义,庄家洗盘是必然的也是不可预计的,不要因小利益耽误大行情,不要因小变动迷失大方向;看大方向赚大钱,看小方向赚小钱。在股市中熊掌鱼翅是不可兼得的。一名优秀的投资人可以预计到将来可能会发生什么,但不一定知道何时会发生。重心需要放在“什么”上面,而不是“何时”上。如果对“什么”的判断是正确的,那么对“何时”大可不必过虑。
所以我的判断是在于现在是熊市底部区域的这个理论基础上,而对未来的判断是牛市一定回来,这里的筹码未来会有3-5倍左右的空间,而下面还能跌多少我不管,并且我认为空间不大!
但是这种周期操作的理念对于趋势投资和短线投资的人来说,可能就不适用了,不过这两个投资策略太难,我自认自己做不到,也没赚过钱!!所以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周期策略的就做周期策略的事,趋势投资的就做趋势投资的事,短线的就玩自己的短线,千万不要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
如果您认同我的观点,请加我的关注并点赞。谢谢您们的支持。
1.以往上市公司爆雷的原因主要是业绩跳水、投资失利、黑天鹅等,但是近期突然“商誉减值“成为引爆上市公司雷区的导火索,着实让人摸不着头脑。
2.更让人看不懂的是——因为商誉减值而业绩爆雷的上市公司还不止一家,竟然还是一连串,使得股民小伙伴们忧虑满满。
3.正是基于本次商誉减值风潮,提醒股民小伙伴在选股时务必更要看中上市公司基本面的稳定性和业绩的优良。
4.更为重要的是——所选的上市公司重视自身的品牌形象和美誉度,没有大幅商誉计提的动作,换句话说,就是选择比较靠谱,社会口碑比较好的上市公司。
关注杰克,让你从股市小韭菜,变成炒股老司机!文中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之用,不构成投资建议!感谢阅读,欢迎点赞评论,有投资疑问可私信互动交流。
股市里面的商誉到底是什么东西呢?如何产生的呢?
商誉通常是指企业在同等条件下,能获得高于正常投资报酬率所形成的价值。股市里的商誉主要是上市公司在并购中以高于被收购标的公允价值的支付对价收购而产生的。例如,一家上市公司出价3亿元收购了一家公允价值为1亿元的企业,那么体现在上市公司资产负债表中的商誉就是2亿元。
上市公司进行并购时,要聘请中介机构对被收购企业进行审计评估,以确认被收购企业的公允价值,然后进行价格谈判,一般会以高于公允价值的对价成交;同时,上市公司也要与被收购企业股东签订一份对赌协议,即被收购企业股东一般要对未来三年的业绩进行承诺,承诺未兑现就要进行业绩补偿。从理论上看,这一切似乎做得十分完美,也好象比较规范。但实际上,这里面的黑幕十分惊人,利益输送比比皆是,业绩承诺、业绩补偿无法兑现,导致商誉频繁爆雷,引发大规模的商誉减值。这些都是要引起监管部门深思的,必须出台强有力的监管政策,切实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合法利益。
感谢诚邀
商誉的定义
商誉是指能在未来期间为企业经营带来超额利润的潜在经济价值,或一家企业预期的活力能力超过可辨认资产正常活力能力的资本化价值。
举个例子,A公司在疫情期间收购了一个B口罩公司,B口罩公司的净资产公允价值是100万,出资100万B公司肯定不会卖啊,所以A公司报价150万收购了B公司。那么多出来的50万,就记录在A公司当年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栏目下的“商誉”科目中。
如何产生的,您就可以简单理解为一个企业,收购另一个认为经营能带来超额利润的企业,多出来的钱,就叫做商誉。
商誉减值
最近两年商誉减值事件屡见不鲜,企业在合并中形成的商誉进行减值测试后,便可确认相应的减值损失,这是上市公司高管掏空上市公司一种非常常见的手段。
例如,高管收购了一个企业,但没看准,1000万收购一家资产有500万的企业,那么多出的500万就叫做商誉。该高管认为1年内该企业能创收1000万,但1年后只营收100万,怎么办?眼光不行但这不算犯罪啊,没办法,只能在该年年报中将“商誉”科目中减少400万。白花花的银子啊,到最后都由可怜的股民们买了单。
2015年,华谊兄弟收购浙江东阳美拉传媒有限公司70%的股权,作价10.5亿元,而当时东阳美拉账面总资产仅13600元,净资产为负5500万元!当然华谊兄弟也不是傻子,天价收购往往需要有高业绩的承诺,就像我们上面说的那样,华谊兄弟收购一个认为经营能带来超额利润的企业,据悉当时双方签署了五年总计6.74亿元的业绩承诺,每年创造利润1亿元以上,且逐年递增15%,1+1.15+1.32+1.52+1.75=6.74亿。结果2016-2017年东阳美拉公司都顺利完成,到2018年上半年,利润仅为5139万,与第三年1.32亿相差一半还多,结果可想而知,股价从2018年6月份的9元跌到现在最低的3.25元。这个“雷”可着实的不小啊!
结语
商誉其实就是买企业的地理位置优势、经营效率高的管理方式、历史悠久的文化等等高于同行企业,可以获得超额利润而多花出去的钱。我们在购买股票研究财报的同时,一定要将商誉这个因素考虑进去,不然一旦商誉暴雷,那么结果是不堪设想的。
如果有兴趣可以关注我,每周发布2-3篇简单易懂的财报知识和方法。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商誉暴雷的股票怎么办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商誉暴雷的股票怎么办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