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证券指数怎么得来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证券指数怎么得来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上证指数编制的原理?
上证指数系由上海证券交易所编制的股票指数,1990年12月19日正式开始发布。该股票指数的样本为 所有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的股票,其中新上市的股票在挂牌的第二天纳入股票指数的计 算范围。
该股票指数的权数为上市公司的总股本。由于我国上市公司的股票有流通股和非流通股之分 ,其流通量与总股本并不一致,所以总股本较大的股票对股票指数的影响就较大,上证指数常 常就成为机构大户造市的工具,使股票指数的走势与大部分股票的涨跌相背离。
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指数的发布几乎是和股票行情的变化相同步的,它是我国股民和证券从 业人员研判股票价格变化趋势必不可少的参考依据。
上证180指数、上证50指数等以成份股的调整股本数为权数进行加权计算,计算公式为: 报告期指数=(报告期样本股的调整市值/基期)×1000,其中,调整市值=Σ(股价×调整股本数)。
一是抽样,即在众多股票中抽取少数具有代表性的成份股;
二是加权,按单价或总值加权平均,或不加权平均;
三是计算程序,计算算术平均数、几何平均数,或兼顾价格与总值。
股市大盘指数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今日大盘突破2700点整数关口,最高触及2759点,收盘于2728点,上涨36点……” ——我们常常会听到类似这样的描述,下面就给刚接触股市的新手朋友解释一下大盘指数。 通常我们说的大盘指数指的是上证指数,全称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价格综合指数,也会简称上证综指、上证综合、沪综指或沪指。 上证指数是以1990年12月19日为基期,以全部上市股票为样本,以股票发行量为权数,基期指数设为100,按加权平均法计算出来的股价指数。
简单来说,就是将计算期的总市值与基期的总市值相比较,得到一个相对变化值,以此反应市场股票价格的相对水平。
市值= 每股股价×总股数。 制霸广场舞昨日收盘价为27.6元,总股数为20亿,那么它的市值为 27.6×20亿=552亿元 大盘指数代表的就是股市的整体状况,大部分股票都涨,大盘指数就涨,反之则跌。
不过由于是以发行量为权数,所以总股本较大的股票对上证指数的影响就比较大,这也是为什么常常有人说上证指数成为机构大户造市的工具,使指数的走势与大部分股票的涨跌相背离。
除了大盘指数之外,还有深证综合指数、深证成分股指数、上证成分股指数、沪深300指数、中证规模指数等等一系列股价指数,这些股指都是选择不同的样本股和基期进行计算,以衡量股市的价格水平和变动趋势。
比如沪深300指数就是从沪市和深市中按一定标准挑出300只股票,以2004年12月31日为基期,设基点为1000,按派许加权法计算出来的股价指数。
其中样本股,也即成分股的选择标准空间是:
1.上市交易时间超过一个季度(流通市值排名前30的除外)
2.非ST、*ST股票,非暂停上市股票 3.公司经营状况良好,最近一年无重大违法违规事件,财务报告无重大问题 4.股价无明显异常波动或市场操纵 5.剔除其他经专家委员会认定不能进入指数的股票 然后对标准空间内的股票的若干指标进行计算和排序,选择前300的股票。
主要目的是选择规模大、流动性好的股票。
此外,沪深300指数还会按规定对成分股做定期调整,原则上每半年调整一次。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证券指数怎么得来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证券指数怎么得来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