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上证指数怎么算出来的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上证指数怎么算出来的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上证指数是怎么算出来的?
上证指数=(报告期采样股的市价总值/基日采样股的市价总值)×100。
其中,市价总值=∑(市价×发行股数) ,基日采样股的市价总值亦称为除数。
上证提数以"点"为单位,1990年12月19日被定为基日,基日提数定为100点。
上证指数是上海证券综合指数,简称“上证指数”,其样本股是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全部上市股票,包括A股和B股,反映了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价格的变动情况,自1991年7月15日起正式发布。上证指数的计算公式是一个派许公式计算的,即以报告期发行股数为权数的加权综合股价指数。
扩展资料:
上证指数的涨跌原因。
上证指数的涨跌是由上海股票市场里面所有股票的涨跌共同作用的。各个股票按照自己的涨跌幅度和权重计算对上海大盘涨跌幅度的贡献大小,超级大盘股对指数的影响就大一些,小盘股对指数的影响就小。
比如上海股市一共有10只股票,一共有1亿股,股票甲有2千万股,那么,它对指数的影响就有20%,它的一个10%涨停板,大盘就会上涨2%,它的一个跌停板大盘就会跌2%。
上证指数2000多点是指现在的指数相对于基期的基点来说涨跌了多少。假如基期是2000年1月1日,基点为1000点,就是说,2000年1月1日的上海指数为1000点,现在2000多点,就是说目前各股票的涨跌总和比基期的1000点涨了1000多点,相当于涨了一倍。
参考资料:
上证指数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1.
上证指数的计算公式:上证指数=(报告期股票市价总值÷基期股票市价总值)×100。
2.
其中,报告期股票市价总值是指计算上证指数的当期的每只股票的总股本×股价之和,基期股票市价总值是指1990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中所有股票的总市值23,基期指数是指100点。
上证指数是怎样算出来的?
上证指数=(报告期采样股的市价总值/基日采样股的市价总值)×100。其中,市价总值=∑(市价×发行股数) ,基日采样股的市价总值亦称为除数,上证指数的基点为100。
上证指数是上海证券综合指数,简称“上证指数”,其样本股是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全部上市股票,包括A股和B股,反映了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价格的变动情况,其中权重较大,即超级大盘股对指数的影响就大一些,权重较小,即小盘股对指数的影响就要小一些。
上证综合指数以样本股的发行股本数为权数进行加权计算,其中总市值= Σ(股价*发行股数)。成份股中的B股在计算上证B股指数时,价格采用美元计算。
计算股票指数,要考虑三个因素:一是抽样,即在众多股票中抽取少数具有代表性的成份股;二是加权,按单价或总值加权平均,或不加权平均;三是计算程序,计算算术平均数、几何平均数,或兼顾价格与总值。
上证指数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上证综合指数以样本股的发行股本数为权数进行加权计算,其中总市值= Σ(股价×发行股数)。成份股中的B股在计算上证B股指数时,价格采用美元计算。计算股票指数,要考虑三个因素:一是抽样,二是加权,三是计算程序,计算算术平均数、几何平均数,或兼顾价格与总值。
上证指数到底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上证指数是上海证券综合指数的简写,是上海证券交易所编制的股票指数,它反映的是上海证券交易市场的总体走势。
很多股民都关注上证指数,上证指数反映市场大趋势,是股票买卖的依据,进行股票投资,可以分析查看上证指数观看行情。
上证指数的前身是上海安静指数,是由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信托投资公司静安证券业务部于1987年11月2日开始编制的。而上证综合指数是上海证券交易所于1991年7月15日开始编制和公布的,以1990年12月19日为基期,基期值为100,以全部的上市股票为样本,以股票发行量为权数进行编制。
了解了上证指数的基本概念和作用,我们再来看一下上证指数的计算方法:
上证指数计算公式为: 本日股价指数=本日股票市价总值÷基期股票市价总值×100
具体计算办法是以基期和计算日的股票收盘价(如当日无成交,延用上一日收盘价)分别乘以发行股数,相加后求得基期和计算日市价总值,再相除后即得股价指数。遇上市股票增资扩股或新增(删除)时,则须相应进行修正,其计算公式调整为: 本日股价指数=本日股票市价总值÷新基准股票市价总值×100式中:新基准股票市价总值=修正前基准股票市价总值×(修正前股票市价总值+股票市价总值)÷修正前股票市价总值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上证指数怎么算出来的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上证指数怎么算出来的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