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银行为什么不推荐买国债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银行为什么不推荐买国债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为什么禁止银行购买国债?
1.该项制度的确立是为实现“两个分离”。
一是人行与财政部资金分离。1995年人民银行法公布前,财政部可以向人行借款透支,弥补中央财政赤字和解决专项支出。由于当时人行手中可操作工具少,政府融资途径单一,人行对财政部借款,大部分需要增发货币完成。又因政府投资回收期长财政赤字扩大,旧债未了又添新债,人行不得不再次增发,两轮下来流通中的货币量十分可观,引起物价飞涨,这与人行稳定货币的要求矛盾。央行不得直接融资的规定,旨在遏制财政举债冲动,同时避免人行被动印钞。
2.促使政府借款必须到公开的债券市场。
1994~1995年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期,人民银行不再包购包销,迫使有融资需求单位把目光投向债权市场,向民间举债。直接面向机构或个人发行起到两个作用:第一丰富投资渠道,吸纳社会闲散资金;第二国债在一定期限内起到冻结流动资金的作用。相当于筑建一个资金池,把存量资金充分调用起来。人行包销相当于财政部拿到一轮增量货币投放市场,纵使人行想尽办法把这部分货币收回,但资金膨胀的影响短期内是难以消除的。
3.发挥规模效应,弱化央行风险。
国债以政府信用为担保,是公认的低风险资产。但作为投资品种,低风险不代表零风险。对个人或机构而言,政府通过税收、发行新债来偿还旧债,违约风险极低,是分散的。但是对央行而言包购包销,作为最大的债权人,风险是集中式的,不可转嫁的。所以对于大多数央行直接购买国债不是一种常态。
最后,长期以来世界各主要央行从未放弃过购买国债向市场注资这一手段,一种以美国、日本为代表,能够直接购买政府债券,同时能够在二级市场上买卖国债,扭曲操作的;一种以欧元区、中国为代表,法律规定不能直接向政府融资,可以在二级市场上买卖国债调节货币供应量的。具体采用何种模式,完全是根据自身情况来定,并无优劣之分。
购买国债的优缺点?
优点
1、买卖方便。目前证券营业部都开通自助委托,因此,投资上市国债可通过电话、电脑等直接委托买卖,不必象存款或购买非上市国债那样必须亲自到银行或柜台去,既方便又省时。
2、收益高且稳定。相对于银行存款而言,各上市国债品种均具有高收益性。这种高收益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利率高。上市国债其发行与上市时的收益率都要高于当时的同期银行存款利率。二是在享受与活期存款同样的随时支取(卖出)的方便性的同时,其收益率却比活期存款利率高很多。
为什么还要买债券?债券的利息低过银行,为什?
债券是直接融资方式,银行存款是间接融资,比如同一家企业融资利息是8%,如果发行债券的话利率就是8%,他从银行贷款利息也是8%,但是银行只能给储户3%的利息,当然银行作为中间商,吃了息差,也承担了企业的风险,如果买债券的话,投资者个人要承担企业不能偿还的风险。
国债好不好买?电子国债与普通国债的区别是什么?
一、长期国债的概念国债是指中央政府在国内外发行债券或向外国政府和银行借款所形成的国家债务。在现代经济中,国债既是政府增加收入的一种特殊形式,也是宏观财政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以筹措和发行的期限为标准,国债可分为长期国债、短期国债和中期国债,一般是10年或10年期以上的成为长期国债。最长的期限可达30年。二、长期国债和短期国债本质区别是发行期限和发行对象的区别。要说明这个问题,需要从国债发行的历史沿革说起,国债发行经历了非市场化发行和市场化发行时期,在国债的非市场化发行时期,每年国家发行国债,都要层层进行政治动员,甚至还要使用行政摊派的手段。在国债的发行完全市场化之后,人们看到的情况又是,每年的国债发行都引起银行储蓄大搬家,有相当多的人是拿着银行储蓄存单去买国债的。这种现象直接地表明了中国的国债发行是不规范的,是不符合国债性质的。因此现在国债的发行对象出现了较大变化。1、由主要面向居民发行转为主要面向金融机构发行。2、由发行与银行储蓄同样品种的债券转为发行与银行储蓄品种不同的债券 。长期国债就是这样一个品种,期限在10年以上,这是银行储蓄品种中没有的,是国债发行有别于银行储蓄的品种。而这一品种,大多是面向居民个人发行。、结论:也就是说,同银行储蓄同样品种的债券,基本面向金融机构发行,而银行储蓄没有的品种,如长期国债主要面向居民发行。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银行为什么不推荐买国债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银行为什么不推荐买国债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