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开放式理财开放日清算日是什么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开放式理财开放日清算日是什么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封闭式基金到期日是什么意思?
封闭式基金到期日,按契约进行清算,前几年到期的封闭式基金一般都转为开放式基金。可以免认购费用。运用这一规则,对于打算认购新发行的基金投资者,可以考虑在二级市场买入将要到期的封闭式基金持有,等待转为开放式基金,节省一笔认购费用。
封闭式基金多长时间开放?
1、一般开放时间是1周,而封闭时间是1年。
2、封闭式基金类似于股票,在证券交易时间内根据市场供求关系可以买进卖出,一般是按当时的交易价格成交的。封闭式基金在存续期内规模固定,不可以赎回,只能通过交易,目前基本都处于折价状态,等到封闭期满,如果转为开放式基金的话,可以通过确权后再赎回。 要等到封闭期结束后,要么清算自动赎回,要么封转开,按开放式基金那样人工下单赎回。
农银天天利能实时赎回吗?
农银天天利是可以随时赎回的。按照银行的规则看,农银天天利就是一个存款产品,为了让用户获得更好的收益和存款利益,其利息也是每天都可以看的到的。也就是说,农银匠心天天利为固定收益类产品,投资者可以随时赎回的,利息也是每天都可以看的到。
农行天天利理财产品可以实时赎回到账吗?
回答是:不能哦!农行安心快线,天天利滚利系列,开放式理财产品的付息及本息返还于:清算日后2个工作日内到账,需要两个工作日才会回到你的卡上,基金是代理机构已经到账比较慢,需要银行转结。
农行银行封闭式到期后会变成开放式吗?
不一定。封闭式基金和开放式基金是两种不同的投资产品。封闭式基金在募集期结束后不再接受新的投资者,而且不能随意赎回份额,其份额交易通常在二级市场进行。封闭式基金到期后,可以选择续存或者清算。续存的话,仍然是封闭式基金;清算的话,基金公司会按照一定的流程将资产变现,然后将投资者的本金和收益返还给投资者。
而开放式基金则不同,它可以随时向公众开放,投资者可以随时申购和赎回份额。开放式基金通常没有到期日。
所以,封闭式基金到期后不会自动变成开放式基金,而是根据基金合同或投资者的选择决定续存还是清算。
监管约谈六大行,以后银行理财要怎么买?
银行理财要变天?怎么变?8月25日,有消息称中农工建交邮储6大国有银行被召集开会,议题与理财产品有关,监管要求从9月1日起,6大行的理财产品将换一种估值方法,从之前的“摊余成本法”过渡到“市值法”。虽然6大行谁也没对该消息予以确认,不过从近三年资管新规给出的过渡期限来看,理财变天是迟早的事。
那么“资管新规”到底是怎么要求的呢?这一变化对普通客户来说又意味着什么呢?
首先,“资管新规”的来龙去脉
“资管新规”这个词已经不新鲜了,2018年4月27日,央行、银保监会等4部门联合下发了资产管理指导意见,业内称之为“资管新规”。
具体到银行理财领域,“资管新规”到底规定了个什么事呢?简单地说就是银行理财不允许承诺保本了,即打破刚性兑付。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去银行买理财,大堂经理往往会承诺保本,收益率也是固定的,在很多人眼里,银行理财与存款没有什么区别,都保本,而且利息还比存款高。
新规虽然发布了,但市场上存量的保本理财产品还有几十万亿,如此庞大的规模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整改完毕的。于是,监管部门设置了2年的过渡期,即要求各大银行在2020年年底之前仍然可以发行保本理财产品,同时对存量保本理财产品进行整改,到2020年年底之后就不再允许发行保本理财产品了。
按说2020年12月31日是最后期限,但考虑到银行需要时间进一步提升新产品投研和创新能力,于是监管部门再次将过渡期延长一年,即延长到2021年12月31日。
距离最后期限还有4个月的时间,银行还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整改和产品创新,但风云突变,25日监管约谈6大行,约谈内容就是我们前文所说的改变理财产品的估值方法,说白了就是不能承诺理财产品保本了。
那么估值方法的改变为何就会导致“不保本”呢?对理财客户又有哪些影响呢?
从“摊余成本法”到“市值法”:
之前的理财产品为什么保本?
之所以“保本”,是因为长期以来银行对产品的收益计算采用的是“摊余成本法”:我们都知道,理财产品是有期限的,比如1年期、3年期,最终总收益可以通过之前的案例大体计算出来,比如100亿规模的某理财产品用于某房产开发项目,预计1年后的总收益是10亿元,那么该理财产品的平均收益率是10%,某理财客户认购了100万元,1年后的收益就是10万元。
“摊余成本法”的特点是把计算收益的时间期限拉长了,得出的收益率是“平均收益率”,所以敢承诺保本,但“摊余成本法”用于理财产品真的科学吗?其实并不科学:
我们都知道,凡是理财产品,底部都挂钩一个“项目”,这类项目可以是权益类的投资,比如将汇集起来的资金交给基金公司或机构,用于购买基金、炒股、进行股权投资等等;也可以用于实体经济投资,比如投资房产开发项目、投资能源项目等等。
无论是用于金融产品的投资还是用于实体经济的投资,都会存在一个问题:总市值是随时变动的,今天可能盈利、明天可能亏损,谁能保证投资期限结束后一定是盈利的?总市值一定是大于投资前的总市值?所以“摊余成本法”并不适合对理财产品进行估值,特别是不适合风险等级高的理财产品。
在此大背景下,“市值法”就应运而生了,“市值法”与“摊余成本法”最大的区别就是缩短评估周期,每天都对总市值进行评估,有点类似于我们购买的基金产品,“今天亏、明天赚”是常有的事。目的就是让客户随时可以看到市值变化,提高风险意识,对盈亏有一个基本的概念,而不是通过拉长评估期限的方式消除或弱化客户的担心。
可以这么说,之前“摊余成本法”有意掩盖了理财的风险,实际上总市值是在不断变化的,某一天可能亏损率达到10%、20%了,但银行不披露,客户也看不见,看见的只是最终结果;而现在的“市值法”是按天披露市值,盈利就是盈利、亏损就是亏损。从这一变化来看,之前的银行理财产品类似于银行存款,而之后的理财产品就有点类似于“公募基金”了。
至于“以后理财产品怎么买?需要注意什么?”这个问题,首先当然是把风险性考虑在第一位,不喜好风险的朋友买一些底部挂钩债券、银行存款、低风险金融衍生品的产品就可以了;对于某些风险较大的产品,比如挂钩房产、过剩产能项目的产品,除非你追求的是高收益,否则真的没有碰的必要。
大家千万不要以为从“保本”到“不保本”是客户“吃亏”了,实际上监管这么做是有其道理的,目的就是为了充分揭示风险,否则几十万亿元的理财产品暴雷,那么受伤害的就不是一个人两个人了。
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留言交流;
码字不易,给点个赞、点个关注吧。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开放式理财开放日清算日是什么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开放式理财开放日清算日是什么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