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主妇买年金险的理由

小编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家庭主妇买年金险的理由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家庭主妇买年金险的理由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家庭主妇买年金险的理由

人到中年时,如何理财最靠谱?

我认为有两种比较靠谱的理财:

第一:买房收房租,即使你每个月租金1000元,也是一笔最稳的收入,有预期收入的人,没有太多的焦虑感。有钱投房子,是最好的理财,保值增值,升值。

第二:基金定投,必须是指数型基金定投,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情散步的心态来定投,中国的指数型定投收益在百分之十左右,很好的渠道。

大钱投房,小钱定投

谢谢邀请

1、首先全面梳理自己的家庭财务状况既家庭资产负债表。清楚自己整个家庭的资产和负债,主要支出和收入情况。

2、扣除相关的支出,把剩余的资金进行投资理财。

3、比如家里有房贷的,应根据房贷的还款期限和比例做单独的理财规划。尽量做到该项投资产生的收益能够部分或完全覆盖此部分的支出。

4、比如家里有子女要接受高中、大学教育的,应拿一部分定投当作教育基金。具体比例按子女到达受该项教育的剩余时间和预估总学费而定。一般普通高中教育3年开支在2万左右、大学教育开支4年在10万左右。

5、中年阶段,特别是作为家庭顶梁柱的成员,一定要购买必要的补充性商业保险。

6、整个投资配置,一般坚持1234的原则,整个投资的本金10%投向可以随时赎回的货币基金。20%配置保障性保险,30%投向高风险高收益的债券市场,以博取极高的收益,40%配置在相对安全的债券、票据、互联网金融这些收益比较安全稳定的领域。

7、理财的技巧,无非就是如何获得比较高的收益。一般就是利用复利效应,即利用投资产生的收益再进行投资。一定要摒弃把钱存银行的观念,就目前来看,银行存款利率明显低于物价上涨水平。也低于货币的通货膨胀率。不进行合理有效的理财规划,你的财富就会面临越来越严重的缩水情况。

首席投资官评论员陶子认为,中年人的财务状况有两大特点,一是钱多,二是抗风险能力低。中年阶段大部分人在事业上都有一定积累,也有房有车了,经济上比年轻人好不少。另外中年人一般也背着房贷,对上要赡养老人,对下要抚养子女,每一天都有不小的开销,抗风险能力低。

因此,中年人理财要格外注重抗风险能力评估,审视一下家庭最多能承受多大的亏损,然后再根据风险承受能力制定投资策略。

我的看法是,中年人一定要把家庭收入的一部分用于投资保险,万一出现大病或者意外,经济状况不至于一夜回到解放前。如果买房早,房贷低,父母又有稳定的退休金和医保,这样的家庭抗风险能力高,钱充足的话可以考虑将大部分资金投入股票等高风险投资品。反之,父母没有医保,房贷多、老婆全职主妇、生二胎,这四个沾上任何一个,都会严重影响财务抗风险能力,最好把大部分投资放在中低风险投资上,如果四个全占了,估计大部分家庭也没什么余钱投资了吧,哈哈。

总的来说,中年人理财,最好将40%的钱放在低风险投资上,比如余额宝等货币基金,不等着用钱也可以投资到定期理财方面。将30%的钱放在债权式基金上,或者直接购买比较好的公司债券,有一定风险但也能保证一部分收益。20%的钱可以考虑投资股票、股票式基金等高风险投资上,获取一定的收益,剩下的钱就可以用于买保险了。

人到中年,身不由己。而这个时候,最重要的是防范风险,保险的比例要提高,适当的把一部分资金放入货币自己比如余额宝之中,然后,坚持基金定投,这样就能形成一个完整的资金理财池。当然,最好的投资还是养好身体。

人到中年,假设楼主40岁吧。

先说一个观念,如果能接受,就继续往下看,如果不能接受,关掉即可。

观念:财富的积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1万到100万可能需要10年、20年。因为你期间还要不停的花钱,受各种刺激诱惑。而如果你有了100万,再想回到1W,也是很快的。买房付首付、炒股、生病等等风险,可能一夜之间就归零了。

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

这样的事情,在新闻报道中,也并不少见,生意失败了、一场北京流感。都会给家里带来承重的负担。这些不可控的,就是风险。

--------------所以你知道我要说保险了----------------

我不太清楚楼主现在的家庭资产情况,我们就假设一下,楼主的家庭每年可以存下5W元钱。

拿出其中的20%,即1W元为自己或家人买保险。

没有重疾险就先买重疾险,有重疾险了,就买年金险。

重疾险是为了抵御疾病带来的风险。

年金险是为了保障你其他投资失败、穷苦潦倒的时候。在未来依然能很好的养老。

好了,剩余的80%你就看看其他人的答案吧。

不管你是买理财产品,还是炒股,还是买房产投资,随便你。当你背后有了足够大的保障,你才能不畏手畏脚。

-----------------------------------------

独立经纪人,欢迎关注咨询,客观中立,尽力解答!

低收入人群如何购买保险?

收入低的家庭本身就比较困难,一旦生病住院就更是雪上加霜。

我建议首先是买住院医疗险和意外险,这样的险属于消费险,价格比较低。一旦有什么事住院了,社保给报销完了剩下的商业险就都给报销了,自己基本花不了什么钱。本身家里收入就比较低不至于对生活产生影响。

女大三抱金砖,有福气。

重点的保障在你身上,因为你的收入占比高。

你们两口的保险配置的类型:

定期寿险、意外险、医疗险、重疾险。

你的意外险100万、医疗险100万+、重疾险30万、定期寿险(50万--100万),寿险涉及房贷、家人的赡养费用。
你媳妇意外险50万、医疗险100万+、重疾险30万、定期寿险50万

孩子的保险类型:

意外险、医疗险、重疾险、白血病专项保险。

已经有二20万重疾,在原来的基础上加就可以了,加定期的重疾险,30万保30年,10年交,几百块钱。医疗险100万+这个1100左右,白血病专项保险保到25岁900左右,意外险50万,400左右。

还需要看下身体状况,财务状况基本明确了,但是不知道你接不接受这种定期的保险,要使用终身的,你目前的情况要配置和风险对等,那就不可能。

保险高有高的买法,低有低的买法,只要合理搭配,做好保险组合,将保费支出控制在预算范围之内也并非难事,保障也较齐全!

一、紧迫而买的起的应该遵循的4个原则

  1. 先买医保,医保是国家给到到我们的最基础的保障,保障广,保费便宜,在户口所在地购买,200-300元,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在考虑商业保险之前,先买好医保
  2. 先大人,后小孩

大人是整个家庭的经济支柱,一旦发生意外或者疾病,家庭收入受到影响,可能连维持正常生活都困难。

3. 适当缩短保险期限

保险期限越短,保险费率越低。定期寿险的费率要比终身寿险低,消费型重疾险费率比储蓄型重疾险低。因此,为了节省保险,可以牺牲保障期限,但是保额要做充足,比如重疾险,大人建议30万以上保额,才能很好低转移风险。

4. 保额要覆盖w未来家庭3-5年的重大开支。一般情况下:

  • 重疾险:不低于 30 万,包含疾病治疗费用、五年收入损失、长期康复费用等各项费用,钱在自己手里,想怎么治病,自己说了算;

  • 定期寿险:不低于 50-300 万,足以覆盖债务(房贷车贷)、子女教育、赡养老人的的费用,就算人不在了,通过理赔金,还能保障家庭运转很多年;
  • 意外险:100 万保额,一年也就几百块钱,年龄大了也不会涨价,可以随便买买买;
  • 医疗险:可以抓大放小,先配置一份百万医疗险,30 岁一年只要几百块钱就可以买到。

二、优先考虑的险种

想要全面的保障,至少要覆盖以四个基本险种:

  1. 意外险

包括意外身故、意外医疗合意外伤残保障,一年100-200元可以配置上,最好家庭成员各买一份,小蜜蜂超越版可以了解一下。

2. 医疗险

医疗险作为医保的补充,可以应对大额医疗费用的支出,全家都应该配置,医疗险配置重点关注产品保障内容、续保条款和增值服务,尊享e生可以了解一下。

3. 定期寿险

包括身故和全残保障,不管是意外、疾病还是自然的身故,防止家庭经济支柱突然不在了,把偿还房贷、赡养父母子女的责任都留给了另一半。定期寿险主要是保障家庭经济支柱,老人小孩不需要配置。

4. 重疾险

重疾险是防止家庭成员因患重病,带来巨额的医疗费用、后续康复费用,以及无法工作带来的收入损失。重疾险大人和小孩都应该配置,老人(50岁以下)可以不配置,性价比低。低收入人群建议考虑定期消费型的重疾险。

保险产品因人而异,具体的方案还是需要结合个人的预算、家庭成员的身体情况等等综合分析。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到你!如果还有更多想要了解的问题,可以关注我!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家庭主妇买年金险的理由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家庭主妇买年金险的理由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内容仅供参考使用!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免费分享原则,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 【若侵害到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删除处理。投诉邮箱:121998431@qq.com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AddoilApplauseBadlaughBombCoffeeFabulousFacepalmFecesFrownHeyhaInsidiousKeepFightingNoProbPigHeadShockedSinistersmileSlapSocialSweatTolaughWatermelonWittyWowYeahYellowdog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7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